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美食推荐 > 正文

芍药+甘草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2-06 15:51:46浏览:22分类:美食推荐

芍药+甘草,共38个方剂使用:

柴胡桂枝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汤,麻黄升麻汤,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小建中汤,小青龙汤,栝蒌桂枝汤,桂枝汤,甘遂半夏汤,桂枝加黄芪汤,王不留行散,胶艾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薯蓣丸,大黄蟅虫丸,小青龙加石膏汤,奔豚汤,温经汤

1.柴胡桂枝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3.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4.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5.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 3)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2条.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6.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7.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皮)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8.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9.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10.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 2)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第3条.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1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2.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13.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 1)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14.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16.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7.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 2)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11条.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8.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9.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葳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术六铢 干姜六铢

? 1)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20.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炙)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21.芍药甘草汤:白芍药甘草(炙)各四两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22.四逆散: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 1)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23.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 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 4)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第22条.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 5)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18条.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24.小青龙汤:麻黄(去节)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 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23条.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 4)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35条.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 5)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7条.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25.栝蒌桂枝汤: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 1)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第11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26.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 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 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 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19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 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 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 9)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1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 1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 1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芍药+甘草

? 1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 14)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 15)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 16)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4条.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 17)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一云大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 1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 19)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20)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 2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 2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 2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 24)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 25)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240条.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 26)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 27)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 28)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 29)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第36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 30)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1条.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27.甘遂半夏汤: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一本作无)

? 1)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第18条.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28.桂枝加黄芪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 1)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

第29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 2)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第16条.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29.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溯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来)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者,汗)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 厚朴各二分

? 1)疮痈肠痈浸*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第6条.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排脓散、排脓汤并主之。

30.胶艾汤:川芎二两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艾叶三两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干地黄

? 1)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第4条.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31.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32.乌头汤:麻黄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 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 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

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33.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8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并主之。

34.薯蓣丸:薯蓣三十分当归 桂枝 干地黄 曲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为膏)

?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6条.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

35.大黄蟅虫丸: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 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

第18条.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36.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 1)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第14条.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37.奔豚汤:甘草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 1)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

第2条.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38.温经汤: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 芎穷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心) 甘草二两 半夏半斤 麦门冬一升(去心)

? 1)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第9条.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甘草怎么吃效果好?甘草如何食用?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张很小的方子“芍药甘草汤”,该方仅两味药:芍药和甘草各四两,现代一般是各用12克的量。

在《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是用来主治“脚挛急”的。

实践中,该方对部分患者因为痉挛疼痛,而导致的两脚屈伸不利,有良好的作用,故又有“去杖汤”的美名,形容服用了该药,就能扔掉拐杖。

刘渡舟教授认为,芍药甘草汤有酸甘化阴,养血平肝,缓解经脉拘挛的作用,善治血脉拘急疼痛,对于因血虚而引起的两足痉挛性疼痛或腓肠肌痉挛性疼痛,不可伸直者多有良效。

柯韵伯认为芍药甘草汤是“用阴和阳法”,用甘草生阳明之津,芍药和太阴之液,阴阳调和,所以能“其脚即伸”。

胡希恕教授认为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是主治挛急和拘急疼痛的,所以芍药甘草汤可以用来治疗脚挛急和下肢软而无力,也可以用来治疗肚子痛。

日本汉方医学家吉益东洞在其《药征》一书中,总结了芍药的功效是“主治结实而拘挛也,兼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腹满,咳逆,下利,肿脓也。”

日本的另一位汉方医学家汤本求真则认为芍药的适应症是肌肉触诊时“有凝结充实之感觉而挛急也。”

至于甘草的作用,汤本求真认为也和芍药差不多,汤本求真认为甘草“有缓解组织之作用,尤以因肌肉之急剧紧缩所发疼痛及其他诸般急迫症状为宜。”

所以芍药和甘草两味药,合在一起,就有很强的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或者拘急的功效。

白芍

这个方子还有个衍生方,就是芍药甘草附子汤,《伤寒论》中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的记载。

这个方子小,讲的人很少,很多学者均将之一笔带过,甚为可惜。

笔者多年前遇到一个上海的宫颈癌患者,放疗后,脚一直伸不直,走路很困难。该患者向笔者求助时,笔者给她开了芍药甘草汤:芍药12克,甘草12克。

这个患者拿到方子后,觉得不可思议,这么严重的放疗后遗症,就用这两味药治疗?后在笔者的坚持下,终于试了试。

结果只吃了一副药,脚就伸直了,第二天又吃了一副,可以高高兴兴的逛商场去了。

这个患者曾以为自己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因为她的西医主治医生试了很多办法没能治好她的这个后遗症,她找的中医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殊不知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小方子,会有如此好的疗效。

她之前吃的中药方子五花八门,有独活寄生汤,也有活络丹,医生们都把她当痹症治疗。就是没有人愿意把她当作一个简单的“脚挛急”来治疗。

后来又有个上海的患者来找我看病,治疗她时,她告诉我,她的父亲患一种奇怪的病,他的脚趾紧紧的粘在一起,怎么分都分不开,脚底很痛。也是各种治疗无效。

我听说后,也给他开的芍药甘草汤:白芍12g,甘草12g,吃了五付后,患者好了。

昨天这个脚挛急的患者的女儿自己脚底也是痉挛不适,又让我开方子,我就把她父亲吃过的这个方子开给她了,目前可能还没开始服药,估计也会很快就解决她的问题。

我治疗的另一个患者,整条左脚上到处都是筋疙瘩,一团一团的,看起来挺吓人。

这也是我的一个癌症患者的家人,因为自己家里人得了肿瘤,所以一出现这种症状,他直接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是肿瘤了,很害怕,求助于我。

我认为不是肿瘤,而只是脚筋痉挛。开出的还是芍药甘草汤:芍药12g,甘草12g。连续服用了十来天,所有的筋瘤都没了。

甘草

我曾见刘渡舟教授治疗过一例相似的患者,该患者是在右腿鼠溪部位长了一个肿物,形如鸡卵,表面不红,用针管抽不出内容物。

唯右脚拘挛,无法伸直,小腿经常抽筋,脚跟不能着地。刘老也是用芍药甘草汤治愈了该患者。

这个方子实在是很奇妙。我也查过《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按照现代的药理学研究结果,根本不足以解释这个方子为什么能治疗“脚挛急”。

我希望今后有学者能在这方面做更精深的研究,拙文仅旨在推介这个小方剂,希望有相关的适应症的患者,可以试试这个方子。

本方药味少,剂量小,白芍和甘草也都属于完全没有什么毒性的中药,所以是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的。

我再介绍一下几例医案,供大家参考。

刘渡舟教授曾用本方治疗过一曹姓患者,该患者53岁,主证是腓肠肌痉挛,而且多在晚上发作,脉弦而舌红,刘老开出芍药甘草汤,患者服用4剂就痊愈了。

刘渡舟教授还治疗过一个12岁的女孩,主证是左臀受伤后肿痛,左下肢拘紧不能伸展,而且还发热,体温37.8度,脉弦细数。西医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

刘渡舟教授认为是肝血不足,经脉不利且有郁热,开出芍药甘草汤。服用三副药后,患者即能行走,再服二副,基本好了。后又用仙方活命饮善后。

徐迪华曾治一28岁的男青年,小腿抽筋三月余,一工作就加重,休息后就会好转,每次发作后小腿酸痛数天不退,头昏乏力,脉软细。

徐给予芍药甘草汤,仅服用2副药,患者即痊愈。后又在此方基础上加味黄芪,党参,当归等善后了五天,后来一直未再复发。

王明如治疗了一45岁女患者,患有不安腿综合征,4个月来两侧小腿有莫可名状的酸麻胀痛感,似抽筋,似触电,静坐休息时反而加重,拍打,按捏可缓解。

王明如据其脉诊,也是给予芍药甘草汤:芍药60克,甘草5克。服药5副后,患者大为好转,又照原方服用了一个月,彻底痊愈。

刘持年治疗了一例急性胃痉挛的患者,也是给予芍药甘草汤,痊愈。

刘国普治疗过一例45岁的偏头痛患者,该患者的偏头痛呈痉挛性疼痛,西医检查均正常,故不知如何用药。

求助中医,也是多方治疗无效。找到刘国普,刘思之再三,觉得既然是痉挛性疼痛,就应该用芍药甘草汤,连服12副芍药甘草汤,病人的头痛彻底治愈。

陈汉雄治疗了一个64岁的三叉神经痛的女性患者,也是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了四天,痊愈。

该患者每因吞咽或说话而引起剧痛,痛时闭目流泪,翘嘴咬牙,历10余秒可暂停,旋即又发作。用了一些养血驱风之药无效后,改用芍药甘草汤:炒白芍30g,炒甘草12g,取效。

总体来说,去杖汤(芍药甘草汤)治疗的对象,还是以拘挛性疼痛为主的。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芍药甘草合用,是酸甘化阴,有舒肝缓急之功。在没有更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出来之前,大概也只能这样总结其作用了。

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很多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使用甘草这一味药材,甘草主要是用于治疗哮喘和呼吸道疾病,当然对咳嗽和感冒也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很多人家里会常备甘草片,那甘草怎么吃效果好?甘草如何食用最好呢?

1、解忧甘草茶

材料:甘草、红枣、小麦、开水。

做法:将所有的材料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熬煮十五分钟,过滤之后直接服用药液。

功效:这道茶饮的主要功效就是解忧、健脾以及益气,适合一些睡眠质量不是很好,或者是经常焦虑不安的人群服用。

2、甘草麻黄汤

材料:甘草、麻黄。

做法:将甘草、麻黄洗干净,然后麻黄放到锅中煮开,去掉浮沫后加入甘草,继续熬煮之后过滤服用。

功效:这种方子可以有效的治疗一些寒湿侵袭以及脾胃阳虚的情况,起到补中益气以及调和脾胃,促进身体健康。

注意事项:如果是一些身体脾胃阴虚还有湿热蕴结的患者,那么最好不要服用这道药汤,避免身体不舒服加重。

3、川贝甘草茶

材料:甘草、川贝、款冬花、杏仁、麻黄、茶叶。

做法:将除了茶叶还有甘草的其他材料放入锅中熬煮,水开之后再放入甘草还有茶叶,稍微煮开下就可以过滤服用了。

功效:这道茶饮的主要作用就温热润肺以及止咳化痰,平时注意分辨自己的身体状况。

4、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