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美食推荐 > 正文

泽泻汤简介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3-12-14 17:12:55浏览:12分类:美食推荐

目录 1 拼音 2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泽泻汤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王乐善方:泽泻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普济方》卷一九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用药禁忌 6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7.1 方名 7.2 泽泻汤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7.6 制备方法 7.7 附注 8 《产科发蒙》卷二引周新定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9 《医家心法》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加减 10 《鸡峰》卷十九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0.6 附注 11 《普济方》卷二六一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3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13.1 方名 13.2 泽泻汤的别名 13.3 组成 13.4 主治 13.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3.6 制备方法 13.7 附注 14 《圣济总录》卷十七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15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方法 16 《慈幼新书》卷九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7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婴孺方》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8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18.1 方名 18.2 泽泻汤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功效 18.5 主治 18.6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8.7 制备方法 18.8 用药禁忌 18.9 各家论述 18.10 附注 19 《金匮》卷中 19.1 方名 19.2 泽泻汤的别名 19.3 组成 19.4 功效 19.5 主治 19.6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19.7 泽泻汤的临床应用 19.8 各家论述 19.9 附注 20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20.5 制备方法 21 《普济方》卷一二○引《指南方》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功效 22.4 主治 22.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22.6 制备方法 23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六十一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3.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23.5 制备方法 23.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泽泻汤 1 拼音

zé xiè tāng

2 《金匮要略》卷中:泽泻汤 2.1 处方

泽泻15克 白术6克

2.2 功能主治

治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犯,头目昏眩。现用于耳源性眩晕。

2.3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温再服。

2.4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3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泽泻汤 3.1 处方

泽泻 升麻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决明子(微炒)大黄(锉,炒)黄芩(去黑心)甘草(炙)枳实(去瓤,麸炒)芍药各30克 栀子仁 人参 赤茯苓(去黑皮)黄柏(去粗皮)细辛(去苗叶)白术各15克 柴胡(去苗)120克 桑根白皮(锉,炙)60克 青葙子30克

3.2 制法

上药十八味,粗捣筛。

3.3 功能主治

治肝热目赤,视物不清,积年青盲,视不见物。

3.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4克(拍破),同煎至150毫升,去滓,入芒消1克,食后、临卧温服,一日二次。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4 王乐善方:泽泻汤 4.1 处方

泽泻40克,白术20克。

4.2 功能主治

蠲饮利湿。主素有痰饮内停,清阳不得上升所致。(美尼尔氏综合症)

4.3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4 摘录

王乐善方

5 《普济方》卷一九三 5.1 方名

泽泻汤

5.2 组成

泽鸡3两(炒),知母2两,海藻2两,丹参3两,秦艽2两,木防己2两,猪苓2两(去皮),大黄3两,通草2两,青木香2两。

5.3 主治

寒热当风,饮多暴肿,身如裂,脉浮数。

5.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5.5 制备方法

上切。

5.6 用药禁忌

忌酢物。

6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6.1 方名

泽泻汤

6.2 组成

泽泻1两,细辛(去苗叶)1两,续断1两,秦艽(去苗土)1两,山芋1两,黄耆(锉)1两,防风(去叉)1两半,五味子1两半,生姜(切,焙)1两半。

6.3 主治

气虚,手足厥逆,三焦不顺。

6.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临卧各1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7 《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7.1 方名

泽泻汤

7.2 泽泻汤的别名

肾著散

7.3 组成

泽泻半两,桂(去粗皮)3分,白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干姜(炮)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3分。

7.4 主治

五种腰痛。

7.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7.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7.7 附注

肾著散(《普济方》卷一五五)。

8 《产科发蒙》卷二引周新定方 8.1 方名

泽泻汤

8.2 组成

泽泻、木通、茯苓、枳壳、桑白皮、槟榔、葵子、瞿麦各等分。

8.3 主治

妇人妊娠小便不利。

8.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两,水煎服。

9 《医家心法》 9.1 方名

泽泻汤

9.2 组成

白芍2钱,当归1钱,黄芩1钱,泽泻1钱,甘草1钱,楂肉1钱,丹皮1钱,木香4分,滑石2钱,青皮8分,厚朴8分。

9.3 主治

痢疾。

9.4 加减

红积,加黄连8分或1钱至1钱5分;鲜血,加生地3钱;初起毒盛,便难,人壮实者,加酒制大黄23钱;身体发热,加柴胡8分或1钱。

10 《鸡峰》卷十九 10.1 方名

泽泻汤

10.2 组成

泽泻、天雄,白蒺藜半两,防风1两,枳实半两。

10.3 主治

风寒之气客于肾经,上乘肺而气不下流,风与气搏,面目卒然浮肿,身无痛,形不瘦,不能食,切其脉大紧。

10.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6 附注

方中泽泻、天雄用量原缺。

11 《普济方》卷二六一 11.1 方名

泽泻汤

11.2 组成

泽泻2两,知母2两,石膏(碎)2两,当归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桂心2两,黄耆2两,茯苓2两,竹叶(切)3升,麦门冬3两(去心)。

11.3 主治

虚汗。

11.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斗2升,煮竹叶,取1斗,去滓,下诸药,煮取4升,分服。

11.5 制备方法

上切。

12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12.1 方名

泽泻汤

12.2 组成

泽泻(锉)1两,葵根(锉)1两,木通(锉)1两,车前子1两,井泉石(碎)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

12.3 主治

肾脏实热,传入膀胱,小便黄赤,结涩不通。

12.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小便利为度。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13.1 方名

泽泻汤

13.2 泽泻汤的别名

圣麦散

13.3 组成

泽泻1两,瞿麦(去根,锉碎)2两半,榆白皮(刮净,锉碎)2两,甘草(炙令赤)1两半,桂(去粗皮),木通(锉碎),牛膝(酒浸半日,切,焙)1两。

13.4 主治

难产。

13.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一服未产,更服。

13.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3.7 附注

圣麦散(《普济方》卷三五六)。

14 《圣济总录》卷十七 14.1 方名

泽泻汤

14.2 组成

泽泻1两,前胡(去芦头)1两,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半夏(汤洗7度,切作片,以生姜汁浸,焙干,炒)1两,槟榔(锉)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14.3 主治

风痰壅滞,胸膈不利,头目昏眩,不思饮食。

14.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5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15.1 方名

泽泻汤

15.2 组成

泽泻1两半,熟干地黄(焙)2两,五味子1两半,丹参1两半,玄参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人参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2两,石斛(去根)2两,地骨皮2两,磁石(煅、醋淬7遍)3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甘草(炙)1两半,黄耆(锉)1两半,菖蒲(米泔浸1宿,锉,焙)1两半。

15.3 主治

肾间有水,耳聋经年不愈。

15.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先以水3盏,煮羊肾1只,取汁至1盏,去羊肾下药,加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3枚(去核),同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6 《慈幼新书》卷九 16.1 方名

泽泻汤

16.2 组成

陈皮、厚朴、黄芩、黄连、槟榔、白芍、甘草、茯苓、滑石、大黄、泽泻。

16.3 主治

小儿痢疾。

17 《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婴孺方》 17.1 方名

泽泻汤

17.2 组成

泽泻8分,升麻8分,知母8分,柴胡8分,栀子仁8分,芍药8分,决明子5分,枳壳(炙)4分,竹叶(切)1升,杏仁(去皮尖)6分,寒水石(碎)6分。

17.3 主治

小儿眼赤痛,有脓,壮热。

17.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1升半,56岁为3服。

18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18.1 方名

泽泻汤

18.2 泽泻汤的别名

泄热泽泻汤

18.3 组成

泽泻2两,生地骨皮5两,甘草1两(炙),半夏2两(洗),石膏8两,柴胡3两,茯苓3两,生姜3两,竹叶(切)5合,人参2两,桂心1两,莼心1升。

18.4 功效

通脉泻热。

18.5 主治

上焦实热而致漏气,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热。上焦热结,饮食不下。

18.6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1升,煮取3升,分3服。

18.7 制备方法

上切。

18.8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醋、生姜。

18.9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漏气者,风热闭其腠理。上焦之气悍栗滑疾,经气失道,邪气内著,乘饮食入胃,枢机开阖之时,蒸发热汗从头身背阳位漏泄,虽言热在上焦,而三焦之源实从下发,故取五苓散中泽泻、桂、苓下通膀胱气化;小柴胡汤中柴胡、姜、半、参、甘中清胆腑枢机;竹叶石膏方中石膏、竹叶、半夏、甘、参上散胃中蕴热。相配之妙,尤在人参助诸药力,桂心鼓诸药性,莼心专泻胃热,骨皮专走三焦也。

18.10 附注

泄热泽泻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19 《金匮》卷中 19.1 方名

泽泻汤

19.2 泽泻汤的别名

泽泻散、泽泻饮

19.3 组成

泽泻5两,白术2两。

19.4 功效

利水除饮,健脾制水。

19.5 主治

饮停心下,头目眩晕,胸中痞满,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坚大如盘,下则小便不利。饮水太过,肠胃不能传送。咳逆难睡,其形如肿。

19.6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上2味,以水2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19.7 泽泻汤的临床应用

1.支饮:管某,女,咳吐沫,业经多年,每届冬令必发,时眩冒,冒则呕吐,大便燥,小溲少,咳则胸满。此为支饮,宜泽泻汤:泽泻一两三钱、生白术六钱。服1剂,即觉小溲畅行,而咳嗽大平。续服5服,其冬竟得安度。

2.伏饮眩冒:陈某,51岁,人尚未老,阳痿多年。眩晕昏迷,胸中如伤油腻状,饮水多则胃不快,此伏饮眩冒症也,先与白术泽泻汤逐其饮,再议缓治湿热之阳痿。岂有六脉俱弦细,而恣用熟地,久服六味之理哉?冬于术二两,泽泻二两,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效而未尽除,再服原方十数帖而愈。

3.水肿:王某某,女,60岁,水肿二年余,时轻时重,晨起见于眼睑,入暮甚于下肢,按之凹陷难复。伴头晕目眩,胃纳不振,四肢倦怠。舌苔白滑,脉沉细。此脾气虚弱,水湿不化。治以健脾利湿,泽泻汤主之。炒白术45g、泽泻30g,每日煎服1剂。连服5剂,水肿渐消。原方续进10剂后,头目转清,胃纳亦充,脉舌俱平。

19.8 各家论述

1.《金匮要略心典》: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泽泻泻水气,白术补土气以制水也。

2.《金匮要略方义》:此方所治之冒眩,乃水饮停于中焦,浊阴上冒,清阳被遏所致。治当利湿化饮,健脾和中。本方泽泻白术两药相伍,一者重在祛湿,使已停之饮从小便而去;一者重在健脾,使水湿既化而不复聚。高学山称此为“泽泻利水而决之于沟渠,白术培土而防之于堤岸”,其意甚当。

19.9 附注

泽泻散(《普济方》卷一九一)、泽泻饮(《杏苑》卷四)。本方方名,《医钞类编》卷九引作“白术汤”。

20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20.1 方名

泽泻汤

20.2 组成

泽泻1两,黄耆(锉)3分,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牡蛎(煅令赤)半两,芍药半两。

20.3 主治

虚损大劳,惊恐失精,茎中痛,小便白浊,或赤,或如豆汁,或遗沥。

20.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分温2服;如小便淋,即以热酒调3钱匕,去滓澄清服,1日3次。

2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1 《普济方》卷一二○引《指南方》 21.1 方名

泽泻汤

21.2 组成

泽泻半两,石膏1两,赤茯苓1两,白术2两,防风2两。

21.3 主治

太阳经受风邪,肾气上从风与热而为风厥,身热汗出烦满,不得汗解。

21.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煎至1盏,去滓服。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2 《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22.1 方名

泽泻汤

22.2 组成

泽泻2两,茯苓2两,牡蛎(熬)1两,白术1两,生姜半升。

22.3 功效

止汗治气。

22.4 主治

大虚烦躁。

22.5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2升,分服1升,1日2次。

22.6 制备方法

上切。

23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六十一 23.1 方名

泽泻汤

23.2 组成

泽泻(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白鲜皮1两,茵陈蒿1两,阿胶(炒燥)1两,甘草(炙,锉)3分。

23.3 主治

酒黄,病人五脏积热、面赤,言语带邪,昏沉错乱,目中**,大便下血。

23.4 泽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匕,空心米饮调下,1日2次。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3.6 附注

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泽泻散”。

古籍中的泽泻汤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五]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

茯苓泽泻汤,补阳利水也。茯苓泽泻汤方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四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

。以吐未已。知邪未去。则宜桂枝甘姜。散邪气。苓术泽泻。消水气也。〔鉴〕李云。吐而渴者。津液亡而胃虚燥...

《药征》:[卷下]泽泻

主治小便不利冒眩也。旁治渴。考证泽泻汤证曰∶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五苓散证曰∶小便不利、微热消渴...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卷四]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分温再服,微利则愈。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注心下,膈下也。水在膈上则喘满,水在...

《张氏医通》:[卷四诸呕逆门]反胃

反吐。津液竭而渴也。欲饮水以润之。无小便不利而用泽泻。何哉。观外台以此治消渴脉绝。胃反呕食。则知水虽...

更多古籍中的泽泻汤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白术类方

东子:

白术之长:白术茯苓为药对,治小便不利,水饮头痛。白术茯苓桂枝为药对,治头晕。白术附子桂枝为药对,治关节疼痛。白术泽泻为药对,治久苦头晕。术分白术与苍术,白术量大则通大便,苍术不通大便。

白术之短:白术性温,量大易致炎症。

蓝莲花:白术的作用并非单一,要根据其配伍来考虑。白术配茯苓是张仲景治疗水饮最为常用的药对。从条文来看,它们的出现有以下规律。一是小便不利;二是心下满;三是多见口渴;把这三个症状联系起来看,病变的实质便是水饮停留在心下部位。心下部位即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胃。水分停留于此,不能进入小肠得以吸收入血,导致机体缺水,从而小便量少,其人口渴索水。虽饮水多却不解渴,甚至胃不受纳而被迫吐出。水饮所停,只能在胃,而非膀胱。而所主小便不利则多为脱水症状,而非膀胱或尿道症状。由此可知,白术配茯苓乃逐心下停水。古人认为白术有“生津”功效。其实就是白术促进胃肠内水液吸收入血,解除机体缺水状态的结果。和人参麦冬地黄沙参这些滋阴药物的“生津”有所不同。后者大多是以胃肠内干燥无水液潴留为前提,胃肠的吸收机能不存在太大障碍。另外,白术配黄芪主治汗出而肿。《神农本草经》谓白术主“止汗”,黄芪证也是汗出而肿,两者配伍是取其合力所在。白术配伍麻黄附子也治疗肿,但其肿的同时伴随疼痛。配伍麻黄治疗的多为肾脏病之水肿,为肾脏排泄之促进药。

白术还是治疗“眩”的要药。请看泽泻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五苓散、桂枝芍药知母汤、真武汤以及《近效方》术附汤等条文中都有“眩”。后世治疗眩的处方也常配伍白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千金方》里有一些治疗头眩的处方也含有白术。古人认为眩与“水气上冲”有关。“水气”居何处?最常见的部位是心下。张仲景说的“心下”多指今天的“胃”。“心下有水气”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胃内有过多的液体潴留”。需要注意,“心下有水气”不是一个纯粹的病机词汇,而是医者确确实实探测到胃内有较多的水液停留。这种腹证即是胃内振水音。那么,发生于上部的“眩”和存在于中部的心下水气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古人的解释是“水气上冲”。但“水气上冲”只是从哲学上宏观上进行的推理,其实质又是什么?著者认为白术主治的“眩”应该与胃源性眩晕有关。其机理可能是胃内潴留液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脑部血液流变学发生障碍,影响脑供血所致。当然,不能否认白术治疗诸如梅尼埃氏病、低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等导致的眩晕。白术治疗眩常配伍附子、茯苓和防风等。

愿为良医。:历代经方家对于伤寒论中的术是用白术还是苍术,芍药是用白芍还是赤芍争论不休,有学者更是拿出各种资料,从地理位置,时代背景多角度试图分辨出仲景所用,但都没有定论。

近代经方大家胡希恕胡老更是主张将所有白术改为苍术,刚开始读胡老讲座时我也相信苍术比白术好,可后来自己开始理解伤寒论原文时,发现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其实只要熟读伤寒论原文,这一争论在经文中早已言明。

首先对于“术”,仲景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这,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从这条可知,仲景所用术可治疗大便硬。临床上白术若用到一两以上可以治疗大便硬,而苍术并没有此效果,因此可知仲景所用的是白术。

对于“芍药”,经文中有“脉促胸满,去芍药”的论断,临床上白芍性收敛,赤芍性发散,只有白芍会加重胸闷的症状,赤芍相反能宽胸,因此可知仲景所用的是白芍。

因此我认为林亿的校正并没有错。

......

白术散

注:金匮要略:见《外台》

原文: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原方:白术 芎穷 蜀椒三分(去汗) 牡蛎(分量缺)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穷;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

麻黄加术汤

原文: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原方:麻黄三两 去节 桂枝二两 去皮 甘草一两 炙 杏仁七十个 去皮尖 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注:杏仁七十个约30克。

......

天雄散

原文:有方无证。

原方: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

泽泻类方

泽泻汤简介

......

泽泻汤

原文: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原文: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注:

经方循证情报速递:1、苍术在中药理论中被认为是燥湿药,但燥湿二字除了中医学理论和法相药理,有没有客观依据。从这个实验中看出,有的!

i 苍术会导致颌下腺腺泡萎缩,唾液分泌量减少,引起口干的症状,饮水量增加

ii 苍术会引起血清中cAMP/cGMP,Na+-K+-ATP酶含量升高,人体机能进入亢奋状态

iii? 苍术引起肾脏水通道蛋白2降低,肾脏对水液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显著增加,血液黏度显著增加

上述这些变化或许就是中医“燥”理论的代表性生物学基础。

2、苍术的主要燥性部位是挥发油部位,因此苍术麸炒可减燥,其机制不仅与挥发油的总含量下降有关,还可能与挥发油中的燥性成分转化有关。

经方循证情报速递:古医书常用“术”笼统称呼苍术和白术这两种功效相近的药物,虽然对二者功效的区别有一定认识:“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本草崇原》”。但落实到具体的运用环境(患者、方剂),是否虚证用白术,实证用苍术,尚缺乏事实依据。

柴苓汤是日本治疗自身免疫相关的习惯性流产的首选汉方,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成功案例(我们整理发表在即将出版的《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第四版》中)。《丹溪心法》记录的柴苓汤组成为:柴胡一钱六分,半夏(汤泡七次)七分,黄芩六分,人参六分,甘草六分,白术七分半,猪苓七分半,茯苓七分半,泽泻一钱二分半,桂五分。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推荐的处方为:柴胡20g,黄芩 10g,姜半夏10g,生晒参5g,生甘草5g,白术20g,茯苓20g,猪苓20g,桂枝15g,泽泻20g,干姜10g,红枣20g。以水800mL,煮取汤液400mL,分2~3次温服。药后避风,忌食冷物,如饮热水,让微微汗出,更佳。中国医生使用柴苓汤时大多用白术。而日本的柴苓汤有两种组成,分别用了苍术(津村公司)和白术(Kracie公司),本文中姑且称之为苍术方和白术方。日本过去对于复发性流产的研究使用的均为苍术方。

研究是这样做的:

研究者纳入了52例免疫相关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表现为抗核抗体(ANA)或抗心磷脂抗体(ACLA)阳性,目前认为极有可能正是因为上述自身免疫因素,导致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引起习惯性流产),先用苍术方,2月以上自身抗体未见下降即视为无效,经过2周洗脱期后改用白术方2月观察疗效。

研究者做了很细致的疗效统计,发现苍术方疗效不错,可以降低一部分患者的自身抗体滴度,让患者成功受孕分娩。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先采用苍术方无效的患者,作为“挽救疗法”的白术方有效率很高,甚至高于一线苍术方的疗效,也就是说仅仅通过将苍术改为白术便可显著提高疗效。(具体数字见上表)

苍术方下调ACLA的IgG,白术方下调IgM。提示或可通过自身抗体特点选择中医处方。

虽然本研究中药物的使用完全未考虑辨证,但研究结束后对苍术方和白术方的有效例进行了证候分析和比较,发现白术方的消化道不良和虚证更显著,或许也可通过这两点鉴别白术方和苍术方。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柴苓汤中选择白术和苍术的不同处方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实践,发现白术方疗效可能优于惯用的苍术方,尤其对于伴有消化不良、虚证、ACLA-IgM异常的患者应首选白术方。

东子:其人苦于冒眩,主诉头晕,问诊动静皆晕,或动时证轻,静时证重。白术比例大于泽泻,效更佳。

......

茯苓泽泻汤

原文: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外台)云:治消渴脉络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方: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注:

东子:茯苓泽泻汤即泽泻汤合茯苓甘草汤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增量茯苓生姜,减量泽泻。

......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