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哪里有描写莲花的古诗句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3-22 15:01:11浏览:8分类:教育知识

咏 荷 诗·词·文

咏白莲(其二) 唐·皮日休

细嗅深看暗断肠,从今无意爱红芳。

折来只合琼为客,把种应须玉甃塘。

向日但疑酥滴水,含风浑讶雪生香。

吴王台下开多少,遥似西施上素妆。 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月,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著余芳少,无人问的中。 独芙蓉 唐·王贞白

方塘清晓镜,独照玉容秋。

蠹芰不相采,敛苹空自愁。

日斜还顾影,风起强垂头。

芳意羡何物,双双鸂鶒游。

菩萨蛮 荷花 宋·陈与义

南轩面对芙蓉浦,宜风宜月还宜雨。

红少绿多时,帘前光景奇。

绳床乌木几,尽日繁香里。

睡起一篇新,与花作主人。 卜算子 荷花 宋·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涉。 南乡子 李绚

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

争窈窕,竟折团荷遮晚照。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荷花 唐·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醉桃源 芙蓉 宋·吴文英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月明仙梦回。

凭栏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

五律 荷 清·纳兰性德

鱼戏叶田田,凫飞唱采莲。

白裁肪玉瓣,红翦彩霞笺。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

美人怜并蒂,常绣枕函边。 秋莲 元·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卜算子 咏莲 清·吴绡

谁种白莲花。秋到花开处。

陶令腾腾醉欲归。香满庐山路。

莫笑出青泥。心净还如许。

一片琉璃照相馆影空。常向波中住。

咏同心莲 昭明太子

江南采莲处,照灼本足观。

况等连枝树,俱耀紫茎端。

同逾并根草,双异独鸣鸾。

以兹代萱草,必使愁人欢。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唐·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

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

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题白莲 唐·白居易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

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小庭水植率尔成诗 钱微

泓然一缶水,下与坳塘接。

青菰八九枝,圆荷四五叶。

动摇香风至,顾盼野心惬。

行可采芙蓉,长江讵云涉。 南轩盆植重台莲移种池 宋·梅尧臣

彤云赤雾生绿房,朝霞变蕊朱粉光。

白玉入泥不满盎,羽盖裹露明目口。

浊水一石乱蛙龟,凿池五丈如斗方。

萍根科斗得自在,荷芰明年出水央。 房莲 宋·司马光

莲房前后熟,供噉不须齐。

肉嫩山蜂子,稜深天马蹄。

尚怜食蘂在。深映绿荷低。

脆美如新采,近根犹带泥。

采莲曲 宋·陆游

采莲吴妹巧笑倩,小舟点破烟波面。

双头折得欲有赠,重重叶盖羞人见。

女伴相邀拾翠羽,归棹如飞那可许。

倾鬓障袖不应人,遥指石帆山下雨。 芙蓉曲 元·萨都剌

秋江渺渺鞭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暧,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 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采莲曲 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梁·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

桂舟轻不定,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 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越女 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古意 唐·韩愈

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冷比雪霜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古采莲 元·吾丘衍

湿风吹花生冷香,冯夷为舞冰丝裳,

霏霏粉金飘晚塘。浮兰舟,鼓桂楫,

歌采莲,为君发:迟迟归来弄明月。

莲塘霁望 唐·刘兼

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风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只鸂鶒绣初成。

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新荷出水 宋·岳珂

贴水初翻紫玉团,忽惊矗立傍阑干。

瑶池七日来青鸟,玉镜孤奁舞翠鸾。

晓露走盘珠颗莹,晚风飏盖雪衣寒。

从今十丈开花面,太华峰头更一香。 三益塘芙蓉 元·萨都剌

斑帘十二卷轻碧,秋水芙蓉隔画栏。

彩扇摇风霞透影,锦袍弄月酒生寒。

游魂翠袖留江浦,仙掌红云湿露盘。

只恐淮南霜信早,绛纱笼烛夜深看。

并蒂莲花 明·沈周

耶溪新绿露娇痴,两面红妆倚一枝。

水月精魂同结愿,风花情性合相思。

赵家阿妹春眠起,杨氏诸姨晚浴时。

今日六郎憔悴尽,为渠还赋断肠诗。 莲实 金·张擑

水妃擎出绀珠囊,玉笋雕盘喜乍尝。

肤白已搀新藕嫩,心清尤带小荷香。

斗馀翠鸟零珍羽,飞尽黄蜂露蜜房。

口腹累人良可笑,此身便欲老江乡。 盆池 唐·韩愈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莲花 明·申时行

碧沼停寒玉,红蕖映绿波。

状凝朝日丽,香逐晚风多。

游戏金鳞出,飞扬翠羽过。

纳凉依水榭,还续采莲歌。 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

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

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荷珠 清·朱奕恂

小雨林塘净碧罗,田田分得夜光多。

江姝唾逐天风落,仙掌晴分曙月过。

幸未赠来愁结佩,若为采去误凌波。

荡舟耶女休相妒,乐府虚裁一斛歌。

芙蓉 清·邵瑸

曾从楚客赋兰茳,喜见风翻赤玉幢。

欲采名花遗良友,还凭远梦落秋江。

盘承雨露珠无算,茎并鸳鸯蒂自双。

此日仙城谁作主?凝眸遥望凭红窗。 池莲 元·倪瓒

回翔波间风,的历叶上露。

清池结素彩,华月映微步。

云阴花房敛,雨歇芳气度。

欲去拾明珰,踟蹰惜迟暮。 南池嘉莲 唐·姚合

芙蓉池里叶田田,一本双枝照碧泉。

浓丽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叶相连。

自知政术无他异,纵是祯祥亦偶然。

四野人闻皆尽喜,争来入郭看嘉莲。

重台莲 唐·李绅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自含秋露贞姿洁,不晓春妖冶态秾。

终恐玉京仙子识,却持归种碧池中。 阕下芙蓉 唐·包何

一人理国致升平,万物呈祥助盛明。

天上河从阙下过,江南花向殿前生。

庆云垂荫开难落,湛露为珠满不倾。

更对乐悬张簨簴,歌工欲奏采莲声。 赋得涉江采芙蓉 隋·孔德绍

莲舟泛锦碛,极目眺江干。

沿流楫渡易,逆浪取花难。

有雾疑川广,无风见水宽。

朝来采摘倦,讵得久盘桓。

游荷花荡 明·朱方中

平湖秋色十分饶,醉卧楼船逸思飘。

水国荷香浮录醑,夕阳帆影逐金飚。

堤边属玉惊人起,天际蛾眉共客招。

歌罢采莲归路晚,塔西云树正迢迢。 仲泰安招游湖西荷花荡 明·朱曰藩

杂佩摇湖月,明状隔镜心。

轻桡随鹭转,别墅入花深。

翠盖水中宝,丹霞酒畔吟。

非君能泛舟,讵得独开襟。 白莲草堂 明·朱曰藩

水屿山潭曲曲幽,芙蓉亭子碧云秋。

踏歌侬亦解吴语,一笑端能破客愁。

露下采香霑袂湿,月中摇影入杯流。

君看印诸何如此,况复司州得并游。

白莲 清·秋瑾

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兮素面,佳人原不借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涴,亲赐寒潢明月裳。 白莲 清 ·盛锦

玉井分栽到野塘,冰销翠袖回生凉。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真相尚留开士社,红衣洗尽美人装。

水仙操罢扁舟去,谁与凌波解佩珰。 浣溪沙 宋·苏轼

四面垂杨十里荷,向云何处最花多,

画楼南畔夕阳和。天气乍凉人寂寞,

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采莲曲 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摘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人落花去,风此路蹰空断肠。 钱氏池上芙蓉 明·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点绛唇清香莲 宋·王十朋

十里西湖,淡妆浓抹如西子。

藕花簪水。清净香无比。

记得曾游,短棹红云里。

聊相拟,一盆池水,十里西湖似。

虞美人 宋·陈与义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

洗清秋。去年长恨拏舟晚,

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怨王孙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 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荷花媚 荷花 宋·苏轼

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

妖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

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咏芙蓉诗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阶下莲 唐·白居易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

残莲花 唐·崔橹

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

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 莲花唐·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黄子陂荷花 唐·唐彦谦

十顷狂风撼麴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

秋池一枝莲 唐·郭恭

秋至皆零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随风。 莲花 宋·杜衍

凿破苍苔作小池,芰荷分得绿差差。

晓来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鸡叫子荷花 宋·张耒

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

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池莲 金·完颜畴

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池园亦可怜。

数点飞来荷花雨,暮香分得小江天。 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光照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莲曲二首 (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催园辅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哪里有描写莲花的古诗句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莲花坞 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开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采莲曲 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采莲曲 陈去疾

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

棹响清潭见斜领,双鸳何事亦相猜。 采莲 五代·孙光宪

菡萏香销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雨中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题败荷 元 ·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采莲歌 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采莲贡(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芙蕖 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莲叶 唐·李群玉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

在君塘上种,埋没任春蒲。 芙蓉 唐·陆龟蒙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

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白莲 宋·王禹偁

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莲塘 宋·梅尧臣

不畏塘雨急,钿叶自相遮。

文禽忽惊去,冲落波上霞。 和文与可菡萏轩 宋·苏辙

开花浊水中,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时,清香为谁发?

采莲曲 明·常伦

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 采莲曲 明·熊卓

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 秋荷 清·郑燮

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

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荷叶 宋·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荷花 宋·王安石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横湖 宋·苏轼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 荷花 宋·王氏

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 再赋郡沼双莲 宋·范成大

馆娃魂散碧云沉,化作双莲寄恨深。

千载不偿连理愿,一枝空有合欢心。

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 宋·范成大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到闹红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新荷 宋·朱淑贞

平波浮动洛妃钿,翠色娇圆小更鲜。

荡漾湖光三十顷,未知叶底是谁莲? 荷叶 宋·林景熙

净根无不竞芳菲,万柄亭亭出碧漪。

乘露醉肌浑欲洗,无风清气自相吹。

荷花 金·赵沨

谁开玉鉴泻天光,占断人间六月凉。

日落沙禽犹未散,也知受用藕花香。 藕花 明·许成名

藕花塘上雨霏霏,无数莲房著水垂。

羞见鸳鸯交颈卧,却将荷叶盖头归。 再过露筋祠 清·王士禛

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芙蓉 清·郑燮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瓶中红白莲 宋·杨万里

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

空斋不是无秋暑,暑被香销断不生。 白莲 清 ·徐灼

凉凉簇簇水冷冷,一段幽香唤未醒。

忽忆花间人拜月,素妆娇倚水晶屏。

莲塘 清·朱克生

日暮莲塘里,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只在荷花傍。 咏荷 现代·朱诚

冲出污泥顶骄阳,风吹雨打亦何妨?

纵然夺得玉容去,留却莲子溢奇香。 西湖夏荷 现代 ·范承祚

芙蓉出水立娉婷,湖面天波影随形。

红颜多赖绿叶衫,画意浓郁富诗情。

白莲 现代·范承祚

悄悄碧池水生花,面如敷粉洁无瑕。

出身污泥竟不染,里表清白均属她。 红莲 现代·范承祚

好景分明水面铺,嵯峨山下月牙湖。

鱼触萍草轻飘荡,红莲数朵丛中浮。 荷塘春雾

泱泱十里水平湖,新叶田田绿渐舒。

黄鹂一声春雾里,微风吹动泻明珠。

采莲歌 明·黄琼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菱诗 南朝·梁· 江洪

风生绿叶聚,波动紫茎开。

含花复含实,正待佳人来。 采莲曲规戒律 清·史夔

拨棹里湖去,连堤种芰荷。

折来与郎嗅,香比外湖多。

题月色白荷 现代·陆家衡

碧玉天然不染尘,眼空兜率是前身。

可怜弱质多情甚,却恋秋光不爱春。 咏金丝荷叶 现代·夏国衔

从来荷叶水中生,竟有金丝壁上存。

想是怕遭风浪险,独寻幽处自为春。 残荷 现代·许介文

芦花翻白夕阳黄,秋色萧萧碧藕塘。

残叶数枝君莫折,留供避雨双鸳鸯。

题画秋荷 现代·齐白石

不染污泥迈众芳,休嫌荷叶太无光。

秋来犹有残花艳,留着年年纸上香。 题画秋荷 现代·齐白石

飞过池南水同碧,穿来竹外色无疑。

有鱼足饱休飞去,直到荷枯水尽时。 晚荷图题诗 近代·吴昌硕

避炎曾坐芰荷香,竹缚湖楼水绕墙。

荷叶今朝摊纸画,纵难生藕定生凉。

临湖亭 唐·王维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澹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莲花 明·李东阳

不见峰头十丈红,别将芳思写江风。

翠翘金钿明鸾镜,疑是湘妃出水中。

题画荷花 明·朱耷

若个荷花不有香,若条荷柄不堪觞。

百年不饮将何为,况值新槽琥珀黄。 题荷花翠鸟 明·朱耷

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

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 题画荷花 明·朱耷

一叶数尧蓂,一程远长耳。

道是踏灯回,九莲花队里。

题画荷花 明·朱耷

家公记得好儿郎,何事儿郎记莫详。

画与习池冠倒着,为它辛苦在人旁。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怕听江头江水声。 画荷 现代·齐白石

习习微风入小窗,舍南何处芰荷塘。

清风也有轻狂意,经过莲花亦自香。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重台莲 唐·皮日休

欹红媠婑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白莲 宋·杨亿

昨夜三更里,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莲花 宋·文同

金红开似镜,半绿卷如杯。

谁为回风力,清香满面来。 荷叶 宋·苏轼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

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千叶红莲 宋·洪适

步有凌波袜,掌为承露盘。

尚嫌花片少,千叶映朱栏。 梦行荷花万顷中 宋·陆游

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 荷花 宋·杨巽斋

翠盖红幢耀日鲜,西湖佳丽会群仙。

波平十里铺云锦,风度清香趁画船。

竹枝词 元·丁鹤年

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 荷花 元·何中

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倚拥云霞。

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 荷花 元·叶梅峤

未花叶自香,既花香更别。

雨过吹细风,独立池上月。

盆莲 明·徐阶

四面花开玉露滋,晓风翻雨叶垂垂。

泉明酒思濂溪癖,凭仗盆池借一枝。 题扉面荷花 明·曹鼐

玉井芙蓉红粉腮,何人移向月中栽。

高轩忽漫看图画,疑是昭阳镜里开。 采莲曲 明·沈野

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

风莲戏鱼图 清·恽寿平

萍风将散绿,香气欲成露。

美人采红莲,曾过南塘路。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咏双开莲花 唐·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花 宋·杨万里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船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荷九首 (选一) 明·徐渭

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

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

荷叶露 金·段成己

泉客将归返故渊,西风渺渺碧波寒。

主人情厚无他赠,一把真珠泣翠盘。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新荷 宋·蔡袡

朱栏桥下水平池,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是水仙吟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

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唐·李颀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

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来因心。 咏芙蓉诗 南朝梁·萧纲

圆花一蒂卷,交叶半心开。

影前光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不逐秋风催。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渚莲 宋·范仲淹

武陵谁家子,波面双双渡。

空积心中丝,未成机上素。

似供织女期,秋宵苦霜露。 子夜吴歌 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采莲曲 清·徐倬

溪女盈盈朝浣纱,单衫玉腕荡舟斜。

含情含怨折荷华,折荷华,遗听思,

望不来,吹参差。

江南曲 晋·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同庾肩吾咏莲舟买荷度(简文帝)

采莲前岸隈,舟子屡徘徊。

荷披衣可识,风疏香不来。

欲知船度处,当看荷叶开。

后庭花 元·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干荷叶 元·刘秉忠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

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番霜。

寂寞秋江上。 荷诗 晋·张华

荷生绿泉中,碧叶齐如规。

回风荡流雾,珠水逐条垂。

照灼此金塘,藻曜君玉池。

不愁世赏绝,但畏盛明移。

咏荷诗 南朝梁·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芙蓉花 隋·辛德源

洛神挺凝素,文君拂艳红。

丽质徒相比,鲜彩两难同。

光临照波日,香随出岸风。

涉江良自远,讬意在无穷。 荷 唐·李峤

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芙蓉 唐·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

丽景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料难比,反此生高原。 高荷 唐·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颭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 。

不学著水荃,一生长怗怗。 荷花 唐·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李汝珍的是说什么的书?

1、简要介绍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处理字词:

轩榭xiè 皴裂cūn 虬枝qiú 璀璨cuǐ càn

须髯rán 老妪yù 荫护yìn 瀛胜楼yíng

二、分析课文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

找三位同学和老师合作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晋祠。)

2、 晋祠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3、 照应这一特点的是哪些段落?(以板书形式归纳)

(2——5节)优美的自然风景

(6——11节)悠久的历史文物

(二)研读2——5节

1、 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儿?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2、 晋祠的山美在哪里?这里作者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分析晋祠山美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四季宜人。比喻、拟人,形象地说明了山的特点。)

3、 精读第四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说明了晋祠树的什么特点?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

(古老苍劲,造型奇特。先分说,后总说。语段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木荫蔽下给人的感受。)

B、文章用哪些词语,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的特点?

(“劲直”“皱裂”“疏枝”“偃卧”“盘屈”“柔”“如盖”“虬”“粗大”这些词语,从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和姿态等方面来说明。)

C、写树的造型奇特主要以什么树为例?(左扭柏。)

D、文章用两个比喻句说明了“左扭柏”的什么特点?

(文章用了两个比喻句来说明“左扭柏”挺拔高大的形象和左扭的特点。)

E、文中“地下旋起的一股烟”改为“地下冒起的一股烟”行不行?

(在第一个比喻句中,“旋”不能改为“冒”。因为“冒”表示这股“烟”细小,而“旋”表示粗大,紧凑,并向一个方向转,突出其高大、左扭的特点。)

F、与这个“旋”字相呼应的有哪两个字?

(这个“旋”字又和“拧”“绳”呼应,形象而传神。)

4、 精读第五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写晋祠的“水”的特点有哪些?哪个特点写得最详细,哪个特点几乎没有专门写出来,但又可以从其他特点的介绍中体会到?

(多清静柔。)

B、本段用了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晋祠水“多”的特点?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溪。石间细流脉脉……林中碧波闪闪……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

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C、在写“多”和“柔”着两个特点是,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引用李白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说明水的静。)

E、为什么说“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说明水多。)

F、这段文字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你是怎样理解最后的“总”?

(作者借助修辞手法,运用优美的句式表写说明晋祠水的特征,然而最美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三)研读6——11节

1、 晋祠的自然风景很美,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咱们先来看三绝之首----圣母殿。

精读第七段,讨论下面问题:

A、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圣母殿?

(建筑年代早,规模较大,结构独特,气势雄伟,巧夺天工。)

B、从这五个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圣母殿的?

C、本段哪一句话具体表现圣母殿及42个侍女泥塑是我国现存泥塑中的珍品?

(第7节最后一句。)

D、补充: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丝毫毕现。这组国内罕见的侍女群像,在艺术风格上,已经摆脱了南北朝以来宗教和神的束缚,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画上,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人的深刻构思。从中,我们看到了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体会到她们之间的社会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

侍女们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艺术却把她们真实、永远地再现给了后人。告诉我们,在1000年前,有这样一些人就是这样地生活着。不朽的艺术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神奇,这就是晋祠宋塑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

2、 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又有何特点呢?(生动,精巧。)

3、 精读第九段,讨论:

A、“飞梁”指什么?哪句话可以解释?(十字形的桥。)

B、鱼沼飞梁的奇特体现在哪里?(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补充: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故曰:“飞梁”。)

对于飞梁,古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最初崛山多福寺创建时,因那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水。山僧不得不求助于五台山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念其心诚,施一锦盒,再三叮嘱,不到崛山中不得打开。山僧一路艰辛,走到上兰村,耐不住性子,竟偷偷开一小缝看里面究竟装着什么,突然两条小龙腾空而去,一条就落到上兰村窦大夫遇难处,变成鱼沼。最后还是苦了崛山,没水。山僧气得将锦盒扔在施工现场,还算不错,锦盒掉到石缝中,居然变成一个浅浅水井。直到今天,山僧住持就以这一浅池为生活用水。

4、 其他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古朴优美,用工精巧。)

5、 圆中小品的特点是什么?说明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极具匠心。举例子。)

三、小结

1、 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

(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自然风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历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顺序。)

2、 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生动活泼有趣,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中,由于说明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上加以区分,说明文又可以分成两种基本样式:一种是平实性说明文,包括说明事物内容、历史、情状的介绍性说明文,解释事物存在和发展道理的阐释性说明文,简述事物、事理发展过程的叙述性说明文等,另一种是文艺性说明文,即运用形象化的文学手法所撰写的说明性文章,包括知识小品、科普读物、名胜古迹解说词等。《晋祠》就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

3、小结:

“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是果戈里的一句名言。由于建筑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丰富的形象,并能跨越若干时代成为历史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正是今天我们深入认识历史及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条线索。“当歌唱与音乐沉默的时候,而建筑仍在说话。”

今天,我们欣赏了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你不能不为古人的匠心独具而赞叹。只有单纯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实在活力不大,而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须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创造丰富的、流动的步移景异的画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象,情景交融才是晋祠之美的真正所在。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领略晋祠的环境和建筑的美丽风采。

2、学生能够了解晋祠的由来和深邃的文化历史底蕴。

3、初步掌握说明类小品文的写作特点:科学性、趣味性、通俗性。

重点难点:讲析课文的主体部分“三美”“三绝”

了解晋祠的由来和深邃的文化历史底蕴

教学设想:

教师以导游身份,带领学生做一次虚拟旅游,使课文、图画、视频相结合,带领学生游览山西著名的风景名胜——晋祠,通过解读课文,配合图像和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晋祠的美和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而产生对历史古迹的喜爱之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黄河河套地区河东河西的秦晋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沧桑变幻,但不变的是祖先留下的丰厚历史遗迹,给我们后世子孙提供了一笔丰厚的历史遗产。今天,让我们在历史的隧道里穿梭,寻找祖先的痕迹,聆听祖先的故事——

同学列举你所了解华夏文明、历史古迹

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故宫、陕西法门寺地藏秘宫……

上下五千年,泱泱我中华,一处又一处的历史古迹,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显示着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劳动结晶。

今天,老师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山西太原,游览一处名胜古迹——晋祠,一起去领略一下古老晋祠的美丽风采。

二、出示教学目标

准备好了么?那么就跟我出发——

三、学习课文:

1、 老师先给大家讲述一个故事——“剪桐封弟” 《史记 晋世家》第九篇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灭殷7年以后(公元前1046——前1042年),因病去世。他的长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姬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周公摄政”。

在“周公摄政”期间,实行土地分封制,把周室子弟,族属功臣,根据军政需要,分别封给一定的土地去做诸侯。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晋世家》一篇中,用一段“剪桐封弟”的故事,详细记载了周成王的胞弟姬虞被封为唐国诸侯一事。

成王继位初上,下属诸侯国唐国发生武庚叛乱,周公亲自带兵到唐国平息了叛乱。此后的一天,成王与弟弟虞在院子里做游戏,成王随手从地上拾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虞说:给你这个玉圭,封你去做唐国的诸侯吧!”站在一边的史佚听到了,就请成王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分封大典。成王说:“我是和虞做游戏呢!”史佚却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用史书记载他,音乐歌舞庆贺他,盛大典礼成全他。”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封到唐国做了诸侯。虞来到唐国以后,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从此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七百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派兴旺景象。虞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就选择了这片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因境内有晋水流淌,于是,叔虞的儿子燮将国号“唐”改称为“晋”,祠堂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2、“剪桐封弟”的故事讲述了晋祠的由来,接着我们一起学习山西作家梁衡为美丽的晋祠撰写的文章《晋祠》。师生朗读课文。

3、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镜花缘》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李汝珍花了10年心血才完成的。《镜花缘》一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被劾为“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于是上帝就把百花仙子贬到人间。

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赴京赶考,中得探花。此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有奸人陷害唐敖说他与徐敬业有结拜之交,被革去功名。唐敖对仕途感到灰心丧气,便随妻北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

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并结识由花仙转世的女子,后唐敖入小蓬莱山求仙不返。在“君子国”商人收低价讨好货,国王严令禁止臣民献珠宝,否则烧毁珠宝并治罪;“大人国”的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女儿国”里林之洋被选为女王的“王妃”,他被穿耳缠足;在“两面国”里的人前后都长着脸,每个人都有两个面孔,前面一张笑脸,后面浩然巾里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无肠国”里的人都没有心肝胆肺,他们都贪婪刻薄;“豕喙国”中的人都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跂踵国”的人僵化刻板。

他的女儿唐小山思念父亲心切,逼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游历各处仙境,来到小蓬莱,从樵夫那得到父亲的信,让她改名“闺臣”,去赴才女考试,考中后父女再相聚。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唐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攻破长安城外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关,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明年仍开女科,并命前科百名才女重赴“红文宴”。唐小山又去参加“红文宴”。

文章主旨

作者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这里反映出作者对男女平等、女子和男人具有同样社会地位的良好愿望。虽然自明中叶以来,不乏歌颂妇女才能的作品,但是"女儿国"却是李汝珍的独创。

作者借想象中的"君子国",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里的宰相,"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脱尽仕途习气",使人感到可亲可敬。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卖主力争少要钱,售出上等货;买主力争付高价,取次等货,彼此相让不下。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

写作手法

作者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居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流。"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作者还以漫画的手法,嘲讽和批判种种品质恶劣和行为不端的人们。"两面国"的人天生两面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即使对着人的那张脸也是变化无常,对"儒巾绸衫"者,便"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对破旧衣衫者,冷冷淡淡,话无半句。一旦人们揭开他的浩然巾,就露出一副狰狞的本相。"无肠国"里富翁刻薄腌□,用粪做饭供应奴仆。"穿胸国"的人心又歪又。"翼民国"的人头长五尺,都因好听奉承而致。"结胸国"的人胸前高出一块,只缘好吃懒做。"犬封国"的人长着狗头。"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皆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但是小说刻画人物的性格较差,众才女的个性不够鲜明。尤其后半部偏重于知识的炫耀,人物形象性不足。所以鲁迅说"则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

章节简介

第01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第02回 发正言花仙顺时令 定罚约月姊助风狂

第03回 徐英公传檄起义兵 骆主簿修书寄良友 第04回 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

第05回 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 第06回 众宰承宣游上苑 百花获谴降红尘

第07回 小才女月下论文科 老书生梦中闻善果 第08回 弃嚣尘结伴游寰海 觅胜迹穷踪越远山

第09回 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 第10回 诛大虫佳人施药箭 搏奇鸟壮士奋空拳

第11回 观雅化闲游君子邦 慕仁风误入良臣府 第12回 双宰辅畅谈俗弊 两书生敬服良箴

第13回 美人入海遭罗网 儒士登山失路途 第14回 谈寿夭道经聂耳 论穷通路出无肠

第15回 喜相逢师生谈故旧 巧遇合宾主结新亲 第16回 紫衣女殷勤问字 白发翁傲慢谈文

第17回 因字声粗谈切韵 闻雁唳细问来宾 第18回 辟清谈幼女讲羲经 发至论书生尊孟子

第19回 受女辱潜逃黑齿邦 观民风联步小人国 第20回 丹桂岩山鸡舞镜 碧梧岭孔雀开屏

第21回 逢恶兽唐生被难 施神枪魏女解围 第22回 遇白民儒士听奇文 观药兽武夫发妙论

第23回 说酸话酒保咬文 讲迂谈腐儒嚼字 第24回 唐探花酒楼闻善政 徐公子茶肆叙衷情

第25回 越危垣潜出淑士关 登曲岸闲游两面国 第26回 遇强梁义女怀德 遭大厄灵鱼报恩

第27回 观奇形路过翼民郡 谈异相道出豕喙乡 第28回 老书生仗义舞龙泉 小美女衔恩脱虎穴

第29回 服妙药幼子回春 传奇方老翁济世 第30回 觅蝇头林郎货禽鸟 因恙体枝女作螟蛉

第31回 谈字母妙语指迷团 看花灯戏言猜哑谜 第32回 访筹算畅游智佳国 观艳妆闲步女儿乡

第33回 粉面郎缠足受困 长须女玩股垂情 第34回 观丽人女主定吉期 访良友老翁得凶信

第35回 现红鸾林贵妃应课 揭黄榜唐义士治河 第36回 佳人喜做东床婿 壮士愁为学桉妻

第37回 新贵妃反本为男 旧储子还原作女 第38回 步玉桥茂林观凤舞 穿金户宝殿听鸾歌

第39回 轩辕国诸王祝寿 蓬莱岛二老游山 第40回 入仙山撒手弃凡尘 走瀚海牵肠归故土

第41回 观奇图喜遇佳文 述御旨欣逢盛曲 第42回 开女试太后颁恩诏 笃亲情佳人盼好音

第43回 因游戏仙猿露意 念劬劳孝女伤怀 第44回 小孝女岭上访红蕖 老道姑舟中献瑞草

第45回 君子国海中逢水怪 丈夫邦岭下遇山精 第46回 施慈悲仙子降妖 发慷慨储君结伴

第47回 水月村樵夫寄信 镜花岭孝女寻亲 第48回 睹碑记默喻仙机 观图章微明妙旨

第49回 泣红亭书叶传佳话 流翠浦搴裳觉旧踪 第50回 遇难成祥马能伏虎 逢凶化吉妇可降夫

第51回 走穷途孝女绝粮 得生路仙姑献稻 第52回 谈春秋胸罗锦绣 讲礼制口吐珠玑

第53回 论前朝数语分南北 书旧史挥毫贯古今 第54回 通智慧白猿窃书 显奇能红女传信

第55回 田氏女细谈妙剂 洛家娃默祷灵签 第56回 诣芳邻姑嫂巧遇 游瀚海主仆重逢

第57回 读血书伤情思旧友 闻凶信仗义访良朋 第58回 史将军陇右失机 宰少女途中得胜

第59回 洛公子山中避难 史英豪岭下招兵 第60回 熊大郎途中失要犯 燕**堂上宴嘉宾

第61回 小才女亭内品茶 老总兵园中留客 第62回 绿香园四美巧相逢 红文馆群芳小聚会

第63回 论科场众女谈果报 误考试十美具公呈 第64回 赌石砚舅甥斗趣 猜灯谜姊妹陶情

第65回 盼佳音虔心问卜 顶盛典奉命抡才 第66回 借飞车国王访储子 放黄榜太后考闺才

第67回 小才女卞府谒师 老国舅黄门进表 第68回 受荣封三孤膺敕命 奉宠召众美赴华筵

第69回 百花大聚宗伯府 众美初临晚芳园 第70回 述奇形蚕茧当小帽 谈异域酒坛作烟壶

第71回 触旧事神在泣红亭 联新交情深凝翠馆 第72回 古桐台五美抚瑶琴 白蒁亭八女写春扇

第73回 看围棋姚姝谈弈谱 观马吊孟女讲牌经 第74回 打双陆嘉言述前贤 下象棋谐语谈故事

第75回 弄新声水榭吹萧 隐俏体纱窗听课 第76回 讲六壬花前阐妙旨 观四课牖下窃真传

第77回 斗百草全除旧套 对群花别出心裁 第78回 运巧思对酒纵谐谈 飞旧句当筵行妙令

第79回 指迷团灵心讲射 擅巧技妙算谈天 第80回 打灯虎亭中赌画扇 抛气球园内舞花鞋

第81回 白蒁亭董女谈诗 凝翠馆兰姑设宴 第82回 行酒令书句飞双声 辩古文字音讹叠韵

第83回 说大书佐酒为欢 唱小曲飞觞作乐 第84回 逞豪兴朗吟妙句 发婆心敬诵真经

第85回 论韵谱冷言讥沈约 引毛诗佳句美庄姜 第87回 念亲情孝女挥泪眼 谈本姓侍儿解人颐

第87回 因旧事游戏仿楚词 即美景诙谐编月令 第88回 借月旦月姊释前嫌 逞风狂风姨泄旧忿

第89回 阐元机历述新诗 溯旧迹质明往事 第90回 乘酒意醉诵凄凉句 警芳心惊闻惨淡词

第91回 折妙字换柱抽梁 掣牙签指鹿为马 第92回 论果赢佳人施慧性 辩壶卢婢子具灵心

第93回 百花仙即景露禅机 众才女尽欢结酒令 第94回 文艳王奉命回故里 女学士思亲入仙山

第95回 因旧恙筵上谈医 结新之庭中舞剑 第96回 秉忠诚部下起雄兵 施邪术关前摆毒阵

第97回 仙姑山上指迷团 节度营中解妙冒 第98回 逞雄心挑战无火关 启欲念被围巴刀阵

第99回 迷本性将军游幻境 发慈心仙子下凡尘 第100回 建奇勋节度还朝 传大宝中宗复位

评价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但在理性思维下这部分内容不仅不能闪烁出本该有的金属般的光泽,反而成为“封建糟粕”,并且由于其他各方面艺术成就的折扣更遭株连,最终沦落得少有人问津的地步。小说为什么会有对死亡的深刻思考?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剖析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何谓诗性智慧与中国语境下的诗性智慧,因为正是中国的诗性智慧的根本特征才导致了《镜花缘》造就出上述的深刻命题。

所谓的诗性智慧,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原始思维,根据维柯在他著名的《新科学》中的解释来看,原始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本能的、独特的,并不是如我们理性智慧下人类所想象的那样幼稚无知野蛮愚昧,是“富有诗意的”。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可以描述,即一个是想象性的“类概念”,一个是拟人化的“隐喻”。诗性智慧的产生显然是那个财产公有制时代的必然产物,在人类自我意识完全独立出来以前,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必然是集体表象,同时是一种“身体语言”或“动作思维”。维柯关于诗性智慧的经典论述至少告诉我们生活在理性智慧下的人类两点注意事项:一、先于理性智慧的形态是诗性智慧,并且诗性智慧是人类文化的第一个形态;二、既然人类在早期都共同拥有过诗性智慧,那么,不同民族、国度、地域的人具有共通性,虽然由于地域的差别、民族的特性而导致共通性越来越少,但是至少在某些方面仍然遗留着相同以及相似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进入第二个命题的讨论,就是虽然人类都拥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心理起点,但是,中国的诗性智慧与西方的诗性智慧又有着显著的不同,对于生命本体精神的继承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

中国的诗性智慧为什么会与西方的诗性智慧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本文不准备在此赘述,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文明由于直接继承了诗性智慧的生命本体精神,因而在本质上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形态,即刘士林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诗性智慧在本质上是一种不死的智慧。”他对此曾有过精辟而详细的论述,“与古希腊的哲学方式不同,它不是采用理性思维的反思方式,而是以一种诗性智慧的直觉方式把死亡融为生命的一部分;与古印度的宗教实践不同,它不是采取非理性的宗教迷狂来超越感性之躯的畏死情结,而是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人伦义务为人生意义来贬低个体生死的重要性;与古埃及的死亡伦理学更是截然相反,它以群体的延续为第一义,从而把个人的生死消解在族类生生不息的历史绵延之中,从而使生命获得精神上的不朽。”

鉴于中国诗性智慧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的两大根本特征,中国诗性文化在文化底蕴上就显示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氤氲境界,以及“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的生命活动节奏。作者在叙述方式上普遍地表现出重直观性而轻逻辑推理的童话式表达,围绕一种由诗性智慧澄明的、超生死的情感本体是如何可能的,包括《红楼梦》、《镜花缘》、《西游记》等伟大作品,无不表现着顽石、花木等因其灵性和对生命的热爱而从无限宇宙洪荒中突出出来的诗意题旨。

《镜花缘》中鲜明地张扬了这种不死的智慧精神。小说第六回即进入轮回转世的永生世界,“仙姑此去,小仙等无以奉饯,特赠灵芝一枝。此芝产于天皇盛世,至今二百余万年,因得先天正气,日月精华,故先凡服食,莫不寿与天齐。”“我等偶于海岛深山觅得回生仙草一枝,特来面呈,以为临别之赠。此草生于开辟之初,历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珍奇。无论仙凡,一经服食,不惟起死回生,且能同天共老。”第九回《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中更是赤裸裸地渲染一个长生不老的世界:“此果名叫刀味核,其味全无定准,随刀而变,所以叫作刀味核。有人吃了,可成地仙。我们今日如得此核,即不能成仙,也可延年益寿。”“只见路旁石缝内生出一枝红草,……随即放入口内,只觉芳馨透脑。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只见路旁有一残碑倒在地下,约有五七百斤。随即走近,弯下腰去,毫不费力,轻轻用手捧起,……”在这个世外桃源,不仅处处仙草可以吃了长生,就连吃了鱼儿也可以成仙。如第十五回记载,“当日黄帝时,仙人宁封吃了飞鱼,死了二百年,复又重生。岂但医痔,还能成仙哩!” 在无继国里,人虽不能生育,但死后尸体不朽,过了一百二十年仍旧活转。在玄远国里,“国王业已千岁”。在所有长生不老、轮回转世的描述中,最具有核心位置的是“不死国”、“不死树”的出现:“不死国”中“有座员丘山,山上有棵不死树,食之可以长生,国中又有赤泉,其水甚红,饮之亦可不老。”

同名电视剧

电视连续剧

监制:孔权开

导演:范秀明

武术指导:苏沅峰

电脑特技:丁远大

演员:姜大卫、曾志伟、汪明荃、罗家英、于莉、顾冠忠、叶子菁、黄宇诗、吴华新、王瀛

关键词:诗性智慧 生命一体化 女性崇拜

剧情

众仙为皇母娘娘贺寿,尽施浑身解数,却总不及百花仙子送上的百花酒酿,讨得皇母开怀,因此便招来众仙的嫉恨,犹以风仙最甚。风仙一直眷恋着观世音身旁的金童,可金童却偏偏只独情于百花仙子一人。凡间,百花因女皇帝武则天一句戏言,在冬季齐放,百花仙子受着失职之罪被贬为凡间,金童情之所至亦要追往凡间,找回投胎转世的百花仙子。风仙欲藉此加害百花仙子,偏给暗恋着她的雷神,一个错手打落凡间。百花仙子为求寻被罚的众花仙姐妹,追地地于人世间,金童投胎的徐承志,其父为起义而被武则天所杀,肩负着反周复唐的重责。亦因此成了武则天头号追缉钦犯。在危机满布的过程里,金童与百花仙子不断重逢、分离,风仙也不择手段的加入其中追逐。最终,真诚所至,金石为开,二人得慈悲普渡的观世音伸出慈爱的同情之手扶持,得以结合并同回天界。而金童和百花仙子这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亦将冷脸无情的武则天深深的感化了。

《续镜花缘》简介

作者: 华琴珊

ISBN: 9787501309498 〔十位: 7501309493〕

定价: 27

出版社: 书目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1992-10-1

简介

《续镜花缘》四卷四十回,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人华琴珊著。此书向未刊印,是名符其实的珍本小说。1987年日本汲古书院出版的《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大冢秀高编著)根据郑逸梅的记载,注录了这部稿本为“周越然旧藏”,但不知今藏何处,也不知其卷数。1992年10月,书目文献出版社首次出版了《续镜花缘》稿本的影印本,书首的“出版说明”告诉我们,此书的稿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打开此书,在序言的第一页和第一回的第一页都赫然钤有周越然的藏书印章,指明这就是“周越然旧藏”的《续镜花缘》稿本,乃独一无二的世上孤本。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