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字大全 > 正文

灭的拼音组词部首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4-24 00:31:38浏览:16分类:文字大全

灭的拼音miè、部首一

灭的组词

1、自取灭亡[zì qǔ miè wáng]?

自己找死。比喻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引上死路。

2、假途灭虢[jiǎ tú miè guó]?

假途:借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名。指以向对方借道为名而行灭亡对方之实的策略。

3、自生自灭[zì shēng zì miè]?

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亡。指任其自然发展,不加过问。

4、灭顶之灾[miè dǐng zhī zāi]?

被水淹死的灾祸。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5、灰飞烟灭[huī fēi yān miè]?

像灰和烟一样消逝。比喻完全消失。

6、不可磨灭[bù kě mó miè]?

形容永远不会消失,具有永久存在的价值。常指功业、功绩、印象等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7、不生不灭[bù shēng bù miè]?

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一切现象,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没有现象的本体,人们察觉到的现象,只是个幻相。因此现象既没有真实的存在过,当然也无所谓灭失。

8、毁不灭性[huǐ bù miè xìng]?

儒家丧制。谓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9、亘古不灭[gèn gǔ bù miè]?

亘:横贯;亘古:从古至今;灭:绝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

10、星灭光离[xīng miè guāng lí]?

意思是朋友关系不能继续。

灭的拼音组词部首

11、鲁莽灭裂[lǔ mǎng miè liè]?

形容行为莽撞粗疏。

12、云飞烟灭[yún fēi yān miè]?

比喻消逝。

13、国亡种灭[guó wáng zhǒng miè]?

《淮南子·说山训》:“楚王亡其猨,而林木为之残;宋君亡其珠,池中鱼为之殚。”高诱注:“猨捷躁,依木而处,故残林以求之。”亦作:[[楚国亡猿,祸延林木]]

14、以义灭身[yǐ yì miè shēn]?

丧身;毁灭自身。

15、朝荣夕灭[zhāo róng xī miè]?

早上开花,晚上就凋零。比喻生命短暂、富贵无常。

灭火的灭怎么组词如下:

灭伦、捽灭、糜灭、灭沉、雕灭、埃灭、讨灭、灭拂、灭除、族灭、灭鼠、灭名、灭没、断灭、铲灭、冥灭、灭澌、裂灭、灭相、升灭、息灭、灭磨、灭夷、掩灭、枯灭、漫灭、鉏灭、荡灭、熸灭、扫灭、电灭、寄灭、阒灭、决灭、除灭、践灭、革灭。

扩展资料:

灭(拼音:miè)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灭”的古字写作“烕”,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大约到春秋时加上“氵”成为“灭”,简化作“灭”。灭本义说法不一,《尔雅·释诂下》解释为“绝也”。

《说文解字》解释为“尽也”。灭字常用于表示熄灭,也有有淹没的意思,如:灭顶;还有使其不存在的意思,如:灭亡、灭口。

“灭”的繁体写作“灭”。“烕”是“灭”的本字,“灭”为“烕”的后起字。“烕”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中。甲骨文“烕”左边是“火”,右边是“戉(yuè)”。“戉”的甲骨文像兵器之形,就是后来的“钺”字,是兵戈、战争的象征。

火与兵戈都是弭灭之物。后来因形似、音近之故,已将“戉”讹作“戌”,但字义不因此受影响。火能烧尽众物,兵戈可杀人兽鱼虫,战争能毁城市物种。大约到春秋加上“水”旁,写作“灭”。水可淹没田庄,也能使生物尽绝。“灭”以“水”“火”“戌”这三种能灭绝众生之物表示其意义。

也有人认为,古代的“灭”字其本义不是指火熄了,而是指水消失了。因为左边的三点水表示水,而右边的“烕”是“灭”字的本字,是消失的意思,所以以“烕”作音符并会意。

简化字的“灭”字,取自于繁体“灭”字声符当中的一个部分。这个“灭”字也可视为一个会意字。上面那一横可算作是覆盖物,用这覆盖物将火源与空气隔绝,火也就熄灭了。简化后的“灭”字,既简洁明了,又合乎情理。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