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仔先生-趣站-一个有趣的网站!
鹏仔先生

鹏仔先生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知识 > 正文

爬山虎的脚教案(2)

作者:百变鹏仔日期:2024-05-17 15:50:34浏览:3分类:教育知识

爬山虎的脚教案(2)

 方案一:学生画得不对

 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方案二:脚的位置画错了

 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了,但又不知道画哪儿更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理解、感悟。

 小结:是啊!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4.组合朗读。咱们这样来读:

 第一组读**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第二组读蓝色部分,这一部分是

 第三组读红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

 过渡: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第四自然段呢?也请同学们这样认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

 五、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触) ( ) ( ) ( ) ( ) ( )

 4.学生评议。

 方案一:说得不对

 请学生再读文并调整词序。

 变 弯

 触 巴 拉 贴

 方案二:学生漏掉?变?和?弯?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去掉?变?、?弯?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体会朗读。注意: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二)看画面配解说

 那爬山虎是不是这样爬的呢?

 (1)放动画。你们注意了吗?这个画面和电视上的画面比起来,是不是少点什么?

 (2)给画面配解说词。不过,解说要讲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么,我们就说什么。解说一定要与画面同步进行。(试说后指名说)

 (三)质疑问难

 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①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解决问题

 1. 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此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方案二:理解?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教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是怎样爬的。

 2. 教师板画描述启发: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

 (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小结: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六、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

 (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

 (板书:萎了 牢固)

 (二)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七、回归整体,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1.回归课题。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

 2.如果我们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去了解爬山虎的脚,观察一次行吗?观察一天行吗?

 3.小结:是啊!叶圣陶老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观察,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学习的。

 附:板书

 茎上 枝状细丝 嫩红

 变 弯

 6 爬山虎的脚 触 巴 拉 贴

 萎了 牢固

鹏仔 微信 15129739599

百科狗 baikegou.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
  •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